查看原文
其他

重磅!疫情如何影响经济

万建民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0-02-05

短期来看,线下服务业遭受重创,中小企业首当其冲,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影响,这些负面影响不容轻视,应慎重对待,但不必担心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,还应看到消费场景加速向线上转型、新技术带来服务业创新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速等积极变化。

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 万建民
编辑|何振红

图片来源|中企图库


编者按:
今天是春节假期延长后正式上班的第一天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蔓延,很多地方企业仍在停产停工,人们在关心疫情的同时开始关注:此次疫情到底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?各行各业的损失有多大?企业遇到了哪些困难?如何自救?政府会出台哪些帮扶政策?经济活力何时得以修复?
《中国企业家》将推出“疫情如何影响经济”系列报道,通过扎实的采访、翔实的数据和独到的观察来回答这些疑问,也希望读者朋友们踊跃留言,向我们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和心声,为我们提供报道线索。今天推出的是第一篇,敬请关注。

“武汉一个小小的病毒,相当于10个原子弹的威力。”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说,此次疫情影响面之大超乎想象,武汉一只“蝴蝶”扇动翅膀,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。

1月31日凌晨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,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但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。“现在,全球不合作是不可能的,抗击疫情也需要全球合作。”陈东升说。但显然,疫情的蔓延给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暂时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除了疫情本身,人们开始担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。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湖北多地“封城”,全国延长春节假期,各地企业延后开工,旅游、餐饮、交通、娱乐等线下消费陷入停滞。生产经营停摆,收入和现金流中断,受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能否扛过去?服务业首当其冲,制造业又会受到多大冲击?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全球产业链、进出口贸易会受到多大影响?本就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,遭受此次疫情,会不会进入下行通道,甚至动摇根本?

答案,写在我们与疫情的战斗里,也写在每一位企业家的行动里。

线下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首当其冲

取消!取消!取消!

这个春节,绝大部分餐厅经理最忙的是处理预订客户的退款。1月20日之后,疫情形势急转,原先已经预订满的餐厅,纷纷接到取消用餐的退单。整个春节,人们取消聚餐,居家隔离,餐饮业一片萧条,一些餐厅甚至把库存的食材拿出来摆摊销售。

不仅是餐饮,航空、旅游、娱乐、零售等严重依赖线下的服务业都受到严重打击,收入几乎是断崖式下跌。2019年春节黄金周,全国零售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0050亿元,旅游业收入5139亿元。2020年春节假期10天,消费几乎停摆,零售和餐饮业收入锐减,全国铁路、道路、水路、民航共发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%,旅游相关行业陷入冰冻状态。专家估算,仅零售、餐饮和旅游市场的直接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。

“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巨大冲击,尤其是那些现金流不好、经营不稳健的中小企业将遭遇严峻挑战。”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说,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仅能保证两三个月的运行,现在一些行业基本停滞,没有收入和现金流,而房租、利息、人员成本等必须支出,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、压缩成本,很可能就倒闭了。

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400多家西贝莜面村的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春节期间全国门店基本停业,只保留部分外卖业务,2万多名员工待业,若疫情在短期内得不到控制,公司账上现金撑不过3个月。

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一份报告中进一步指出,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、资金周转困难,部分体量较小、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,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,引发局部性危机。

中小企业困境的背后,是就业和民生面临的挑战。餐饮、娱乐、旅游等线下服务行业,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这些岗位实行弹性薪酬和计件工资的比例相当高。若中小企业大量裁员乃至倒闭,将对就业和居民收入造成严重影响。

当然,我们也要看到,一是疫情影响肯定是暂时的,疫情结束后餐饮、娱乐、旅游等相关行业在短时间内就能恢复。二是当前受到直接影响最严重的主要是线下服务业,受疫情影响,部分线下需求转向线上,将进一步提升线上消费比重。线上服务虽然也受到物流配送等影响,但总体影响不大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9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,其中网上消费零售额106324亿元,占25.8%。

“支持中小企业最有效的办法,一是减税降负、让利于民,同时在税费征缴等环节‘手稍微松一松’,放水养鱼;二是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,抓紧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差别性降息等政策。”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说,还希望一些有条件的大企业能像万达那样,免除商户一定时间内的租金,“有时候小企业就差那一两个月的租金”。

国务院各部委反应迅速,出台扶持政策,对冲疫情影响。2月1日,央行、财政部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外汇局五部委出台金融支持政策,要求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、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,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;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、物流运输、文化旅游等行业,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,特别是小微企业,不得盲目抽贷、断贷、压贷。2月2日,财政部又发布通知,要求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,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,优化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。2月2日下午,央行宣布2月3日开市首日开展1.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,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;2月3日,央行又下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。随着各种扶持政策陆续到位,相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较大程度消弭。

 “一些缺乏整体考虑的政策可能会让中小企业雪上加霜”,陈春花认为,疫情防控必须是统一行动,但与企业生产相关的,要尽可能交给企业自主决定,给企业一个相对宽松、有序的经营环境。比如有些地方要求企业延后开工,员工在家工作,也要支付两倍工资,增加了企业负担,就属于缺乏整体考虑。在当前形势下,全社会要相互体谅,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。否则,企业倒闭了,员工利益会受到更大伤害。

对制造业的影响取决于时间

疫情的影响从服务业延伸到制造业已经不可避免。

首先是制造业成本上升。和2003年非典不同,这次疫情爆发在春节假期,国家延长假期,企业停工停产,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已经宣布,非必要行业停工到2月9日,湖北地区则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。工人返工延迟,房地产、基建、工业生产都将受到严重影响,因停工停产造成的人工成本、房租成本、库存成本都会上升。“停工停产对各行业都会造成影响,虽然每个行业影响不一样,但损失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量,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。”陈春花说。

当然也要看到,由于农民工返城晚、招工难等原因,往年大量制造业企业也都在元宵节后才开工。按照目前各地公布的情况来看,除了湖北地区,元宵节后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开工复业。乐观估计,如果疫情防控不出意外,延长假期、停工停产的实际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

其次是国际市场可能受阻。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后,人们对进出口贸易的担忧进一步加剧。世界卫生组织虽然 “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”,但随后多个国家发布旅游警示,关闭与中国接壤边境,部分取消与中国的往来航班,甚至限制14天内到过中国的非本国公民入境,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物理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阻隔。

对制造业最直接的影响是货物贸易出口。出口的背后是哪些行业?分析2019年货物贸易出口数据不难发现,机电类产品、劳动密集型产品、民营企业是三大关键词:2019年,全国货物贸易出口额17.23万亿元。其中机电类产品出口10.06万亿元,占58.4%;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.31万亿元,占19.2%。机电类产品中,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.63万亿元;机械设备出口2.87万亿元。从出口主体来看,民营企业出口占比51.9%,已成为出口第一大主体。上述行业短期内市场可能受到影响。

除了出口,可能受到影响的还有全球供应链。武汉“封城”后,芯片产业就开始聚焦武汉三大晶圆厂长江存储、武汉新芯、武汉弘芯的运营情况,三家企业如果停产,将严重影响全球最缺货的三大芯片供给状况。如果疫情持续蔓延,类似担忧会扩散到更多领域。一些国家采取关闭边境、拒绝中国人入境、取消航班等措施,也使得部分在产业链上依赖进口设备和配件的产业,都将受到影响。即使在国内市场,因为疫情防控限制物流、人流流动,也会让不少企业的供应链遭到挑战。

“中国的经济结构中,已经有很大一块是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的。”陈春花分析说,全球贸易受阻,将会对很多产业造成影响,甚至可能因此改变竞争格局,而“中国制造”正是中国在全球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日前就抛出了中国疫情“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”的冷血言论,正说明了制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
当然,更值得关注的,是市场信心受到冲击,波及经济。“信心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,无论是一开始对疫情的恐慌,还是接下去因为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信心波动,对市场的冲击都非常大。”陈春花说,疫情面前,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会根据自己的预期来调整经济行为,这种预期是偏乐观、偏理性还是偏悲观,造成的影响都会有所不同。

疫情对制造业影响到底有多大,关键取决于何时能控制疫情。应该看到,当前疫情防控措施坚强有力,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,湖北集中收治和隔离“四类人员”,治愈人数超过死亡病例……人们的信心在逐步恢复。乐观估计,元宵节后各地全面复工,疫情在10天到两周内得到有效控制,则影响有限。因此,当前的重中之重,仍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

短期影响严重,不必担心长期趋势

分析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,人们很容易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来比较。

“不能简单地跟非典的影响做比较,因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,规模总量已经在不同量级,经济发展的质量也不一样。”陈春花说。

简单来看几组数据的对比。2003年,中国GDP总量13.6万亿元,2019年的GDP总量已经超过99万亿元。2003年,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9%,2019年,服务业占比已经接近60%。经济规模上的巨大差异,决定了抗击风险的能力完全不同。经济结构上的变化,则要两分来看:一是经济结构更优化,抗风险能力更强;二是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,看似服务业受冲击,对经济影响也大,但还应该看到服务业内部的结构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线上服务业已占相当比例,而这一块受影响较少,甚至部分线上服务大幅增长。

也有人看到不乐观的一面。2003年,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,正在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,经济处于两位数高速增长期。如今,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,民粹主义导致经济全球化遭遇严峻挑战,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,经济杠杆率相比2003年大大上升,经济需求总体偏弱。不同的国际环境,不同的发展趋势,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不一样,企业和居民的直观感受更不相同。

不过,应该看到,最根本的因素是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已今非昔比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和内生性较好的经济结构,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工业体系完备;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。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,经济质量稳步提升。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会改变。

陈东升则从企业家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相对感性的观察角度: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表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,企业家群体更加成熟、更有担当,在恢复经济增长的过程中,在国家的强力动员下,民营企业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
此次疫情爆发后,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响应,快速驰援武汉,让人们看到了民企动员和配置资源的强大能力。1月21日,泰康保险集团第一个向武汉市医护人员捐了保险,并推出 “泰康爱心保”公益保险计划,随后设立1亿元基金,资助基础卫生体系建设和流行病的防治体系建设。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,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,利用菜鸟物流体系,定点送往武汉及湖北的医院。复星集团整合全球供应链,采购医疗战略物资支援武汉。火神山医院迅速建成的奇迹背后,可以列出一长串民营企业的名单:新希望、美的、迈瑞医疗、联影医疗……截至1月31日,据不完全统计,企业捐款超过120亿元。


和17年前相比,民营经济的力量明显壮大,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已是公众耳熟能详的“56789”。中国经济治理结构中,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。同时,党中央、国务院在疫情发生后,采取果断措施抗击疫情,引导群众保持客观理性,利用“看得见的手”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和精准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。政府“有形之手”和市场“无形之手”在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下汇聚成合力,使得中国经济具备了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。

疫情造成的短期影响虽然巨大,但整体来看,不会动摇中国经济的根本,陈东升坚信这一点。他在给员工的信中说道,“非典的时候,我们一两个月业务基本停滞。半年不开张,公司就会关门。今天与17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,我们实力强大,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完全可以抵御今天的灾难。”

陈春花同样认同这个判断。“大灾大难面前,我们看到国家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,看到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快速行动能力,这让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” 

应该看到市场的积极变化和挑战

面对疫情的冲击,企业该如何应对?

“不确定的是环境,确定的是自己。”陈春花说,在危机来临的时候,应该强调人的作用,重视人的主观努力,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,而非环境的约束。她提醒企业家,应该“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”“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”“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”。

挑战无疑是巨大的,尤其是眼下摆在面前的各种现实困难——疫情能否如我们所愿尽快得到控制?受冲击严重的旅游等线下服务业能否避免局部危机?脆弱的中小企业能否扛过市场冰冻期?生产恢复后市场需求和信心能否同步激活?投资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恢复?国际环境能否快速改善?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步伐会不会受到影响……未来还有诸多不确定性在等待着我们。


当然,每次危机都会带来巨大的变革,也给商业带来改变的契机。2003年非典,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离、全员居家办公的情况下推出淘宝,京东也在彼时被迫转型线上商城,这开启了中国的电子商务时代。此次疫情,一定也会带来一些影响深远的改变,企业家在看到挑战的同时,也应该敏锐地关注到市场的积极变化。


消费场景加速向线上转型。此次疫情,春节档院线票房惨淡,徐峥的《囧妈》突然改为线上收看,开了中国电影业先河,也给了传统电影行业当头一棒。教育培训行业同样全力向线上转型,电商、短视频、游戏、知识付费、线上办公软件等迎来流量高峰。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思考,有没有可能把线下的消费场景搬到线上。

服务业基于新技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。此次疫情,阿里巴巴、腾讯等互联网大公司迅速开发出大数据寻人、查找附近发热门诊、线上就诊等服务,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过后形成新的商业模式。传统零售业遭受重创,人们对盒马、每日优鲜等新零售有了更深切的理解。未来,无人零售、无人餐饮、无人机配送等兴起,与新零售相关的各种配送平台、上门服务平台、同城物流等都有机会崛起。

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速。富士康已经在深圳、成都、郑州、太原等地运行了6座熄灯工厂,包括精密机构件加工工厂、智能刀具加工工厂、精密组装、测试及包装工厂等。这些熄灯工厂人力节省了88%,效率提升了2.5倍,在疫情面前,它最大的优势是不用担心工人不能及时返工。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,互联网、数字化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,可以预见,这次疫情将大大缩短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过程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将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,而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也将发生质变,智能工厂、熄灯工厂普及步伐加快,这将是“中国制造”的又一次重大变革。

疫情过后,人们会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认知,必然带来相关产业和行业加快调整,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。抓住这些机遇,企业就能迎来新一轮发展。

疫情对你的企业影响有多大?你采取了哪些措施?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扶持?《中国企业家》在线调查,希望得到您的真实反馈。点击下图,填写问卷↓


END 。
制作:陈睿雅  校对:张格格  审校:任颖文

[ 推荐阅读 ] 点击图片即可阅读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